申论热点|时评:送温暖要读懂对方的眼神

阅读次数:编辑发布:安徽公考网发布时间:2016-03-25 23:05:58[ 字体:   ]

申论热点|时评:送温暖要读懂对方的眼神由安徽公考网整理发布,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ahgkpx)订阅安徽公考资讯。需要备考资料、政策答疑、考试交流群请加下列微信群:

进群二维码

  “待贫困人,不难有恩而难有礼。”困难群众固然需要物质上的帮助,但也在意有没有发自内心的尊重、情感的自然流露


  春节将至,寒潮正起,各地的“送温暖”活动正在温暖进行中。这项由来已久的活动,在精神层面的需求,也在变得日益重要。若是在这方面做得粗枝大叶,反而有可能让受助一方心里不大舒服。


  几年前,到一个社区采访春节送温暖。活动结束时社区主任特地嘱咐,千万别把困难家庭孩子们的图像、照片、名字等信息刊出。她之所以这么有心,是因为之前的一次教训:有一年送温暖,一家电视台将一家低保户受助画面和家里上小学的小姑娘名字和图像播出了。第二天,有同学笑问她,你们家是低保户啊,小姑娘感觉非常羞恼,回到家里大哭,说啥也不愿去上学。这件事,让她对送温暖有了不同的视角,凡事多考虑对方的感受,尤其留意规避可能的伤害。


  “待贫困人,不难有恩而难有礼。”事实上,贫困群体更需要尊重,因为他们抗伤害能力比较低,在一般人那里正常的事,在他们那也许就很敏感。如果不顾方式,镜头之下“前呼后拥”“大张旗鼓”地“送温暖”,确实会让不少困难户感觉有压力。


  送温暖的方式是否得体,和社会文明的水准也有关系。在物质匮乏时代,逢年过节送点米面,心意表达也就到位了。现在,困难群众固然需要物质上的帮助,但也在意有没有发自内心的尊重、情感的自然流露。


  送温暖的礼包里,一定要有一颗真心。有了这个基础,才能读懂对方眼神里的需求。多年前,有一次采访扶贫,农民把帮扶单位送的豆种吃了。帮扶单位很生气:懒人不可帮。可听了农民的话,事情又另一样了:我们这的地不适合种豆子,我们也种不好。如果种了,搭了人力物力,还收不着啥,不如吃了。事情发人深省,许多表面上的错位,其实源于内在的心意不到位。


  送温暖的同时传递尊重,不仅是一种文明意识,也是一种社会治理能力。今年冬天,吉林省农委通过下发调查问卷等方式,在全省农业系统进行了逐级调查研究,请广大基层干部、技术人员、农民按实际需求“点单”,制定了“吉林省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