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国考申论高分备考指南由安徽公考网整理发布,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ahgkpx)订阅安徽公考资讯。需要备考资料、政策答疑、考试交流群请加下列微信群:
【导读】安徽公考网安徽公考网[安徽人事考试网] 网站编辑为您整理发布关于招聘考试信息、考试资料、考试辅导,致力帮助考生积极备考。2019安徽国考资料群 146033729 掌握最新资讯-信息永远比官网快!关注安徽公考网官方微信号:ahgkpx 招考信息早知晓
2019年国考申论高分备考指南
千呼万唤,在众人殷切盼望之下,2019国考公告总算揭开了面纱。申论复习本就无秘籍,或宝典可供参考,对于学生来说,唯一的官方权威正是公告大纲。正所谓凡事均要追本溯源,申论大纲的方向就是考生努力的“指明灯”。其实,这些年来,国考申论大纲一字未改,稳定得很!下面简单介绍“几招”,以助同学们应对国考。
1.国考申论有两套试卷,按照职位类别分为: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职位(含副省级)和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及行政执法类。考查的能力包括: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大家在备考的阶段,一定不要将两套试卷的考察能力割裂开来,因为大纲只是命题人的宏观指导思想,至于具体的命题方式,命题人还是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
2.五道题的侧重方向。申论考试的五大题型:归纳概括、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贯彻执行、综合写作。这五招极其变态一般人很难应付得来,命题人有的时候会全部用上,有的时候会挑三四个来用。
以2017年国考副省级试卷为例——
一、阅读“给定资料1”,概括S市为建设美丽水系,打造优美环境实施了哪些主要措施?——典型的归纳概括
二、假如你是随团秘书,请根据“给定资料2”,把代表团团长的考察笔记,归纳整理为一份《国外城市水系建设考察报告》提纲。——典型的归纳概括
三、“给定资料3”中划线句子写道“我们只有通过‘水’的意象,才能最真切地体味到‘儒’之‘柔’。”这句话内涵丰富。请你根据“给定资料3”,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此乃综合分析
四、给定资料4介绍了G市某些区县在实施“水生态+扶贫”模式过程中取得的成效等内容。假如你是G市人大代表,准备提交一份“关于在全市推广‘水生态+扶贫’模式的建议”。请依据“给定资料4”,提出推广“水生态+扶贫”模式的理由和可推广的相关措施。(20分)——此乃贯彻执行
五、参考给定资料,以“以水为师”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无疑综合写作也!
这就要求同学们把五个题型全部吃透!当然,据小编研究近五年的国考(如下图),发现题型呈现如下趋势:其一,概括题实为基础所在,所以每年都不曾缺席;其二,分析题作为筛选人才的“利器”,越来越为出题人所爱;其三,应用文的考察也是越来越灵活,占比始终不低于25%。
正所谓“兵不厌诈”,命题人会想尽一切让题目看起来不那么死板,但是,记住:无论 TA 怎么灵活,申论终归还是“标准化考试” ,咱中国人没太多特长,就是擅长考试和研究考试!在变化多端的命题背后,却隐藏着比较规范的答题框架和破解方法!
3.申论思维的培养。我们经常说,申论复习中,一定要培养政府思维、坚持政府角度。何意?简单说来,政府角度就是人民角度,就是要用“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高兴不高兴”这个根本标准,来对党和政府的工作、对社会现象和事件,进行分析和判断。其实关于政府思维的最好锻炼防范,就是研读政府报告,中央文件,找到其中的表达套路,在一遍遍模仿。
下面来看一段李克强总理的政府报告。
五年来,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规核跃居世界第二位。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领世界潮流,“互联网+”广泛融入各行各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日均新设企业由5千多户增加到1万6千多户。快速崛起的新动能,正在重塑经济增长格局、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新标志。
第一句是对接下来要汇报的内容进行了总体判断,为了证明判断的正确,继而用了一组数据给与有力的支撑,考虑到很多人可能并不理解这组数据背后的意思,所以接下来用具体事例进行了直观的说明,最后再一次回扣论点。政府的这一套表达思路,正是同学们写大作文时应该模仿的表达套路。
在国考的实战中,你很难把所有的标准得分点找到,更何况还有极少数得分点是在给定资料以外。所以,经过科学的训练,你还是很有希望拿到 80%左右的标准得分点,在 2013 年国考试卷中,非作文类题目的分值高达 65 分,如此一来 65 分便可以拿到最少 50 分。再加上作文的 15 分,总分也可以拿到 65分,恭喜你,只要行测别太差,入围面试几乎是十拿九稳了!
2019国考招考政策咨询电话:15609680286(微信同号)
2019国考备考指导咨询电话:18956078811(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