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安徽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技巧

阅读次数:编辑发布:安徽公考网发布时间:2016-08-01 10:17:12[ 字体:   ]

2016年安徽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技巧由安徽公考网整理发布,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ahgkpx)订阅安徽公考资讯。需要备考资料、政策答疑、考试交流群请加下列微信群:

进群二维码

 真假推理题型是公务员逻辑判断的一个重要考点,如何才能快速有效地求解,一直困扰

着许多考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考生在解此类题目时,没有统一的方法和固定的思路,而是试图在每道题中寻找个别的技巧。可想而知,这些个别技巧通常不适用于其他题目,并没有太多价值和意义。为此,我们特针对这部分题目为广大考生做了一个深度的总结:

突破真假推理题,只要掌握“三种矛盾,两种反对”关系,而无需记忆任何逻辑关系图。这种“千篇一律”的普适性解题方法才是解决此类题型的“金钥匙”。

 所谓“三种矛盾,两种反对”的内容,具体如下:三种矛盾:(必一真一假)

 1A,—

2)所有都,有的不

 3)有的,所有都不

两种反对:

 4)有的,有的不:可同真,不同假(所以,至少一真)

 5)所有都,所有都不:可同假,不同真(所以,至少一假)

 考生在解题时,第一步,首先寻找这五种关系;第二步,由此来推知其余项真假;第三步,断定真实情况;第四步,把真实情况带回“矛盾或反对”项中,确定其中的真假项。

 此法简单,实用,易于理解和记忆。仅用此方法,考生便可以解决所有真假推理型题目。

 

下面,我们将结合四道题目对该方法的使用进行完整的解析:

 【例1

 某珠宝商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四人的口供如下:甲:案犯是丙。乙:丁是案犯。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丁:作案的不是我。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

 如果以上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是真的?  (    ) 

 A. 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

 B. 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

 C. 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

  D. 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

 

【答案】

【解析】第一步:寻找五种关系。很容易发现条件24为(1)情况,是矛盾关系,必一真一假。

 第二步:推知其余项真假。又已知只有一假,可知,13为真话。

第三步:推知真实情况。1真知“丙”,3真知“丁”。

第四步:把真实情况带回“矛盾或反对项”,确定其中的真假。由真实情况:丙和丁是

案犯,可知矛盾项中:2为真话,4为假话。

 

【例2

甲、乙、丙和丁是同班同学。甲说:“我班同学都是团员。”乙说:“丁不是团员。”丙说:“我班有人不是团员。”丁说:“乙也不是团员。”已知只有一个人说假话,则可推出以下判定肯定是真的一项为( )。

A.说假话的是甲,乙不是团员

B.说假话的是乙,丙不是团员

C.说假话的是丁,乙不是团员

D.说假话的是甲,丙不是团员

 

 【答案】

【解析】

 第一步:很容易发现条件13为(2)情况,是矛盾关系,必一真一假。

 第二步:又已知只有一假,可知,24为真话。

 第三步:2真知“—丁”,4真知“—乙”。

第四步:由真实情况:—乙和—丁,可知矛盾项中:3为真话,1为假话。

 

 

【例3

 甲、乙、丙、丁四同学在一起议论本班参加A活动的情况。甲说:我班所有同学都参加了;乙说:如果张帆没参加,那么李航也没参加;丙说:李航参加了;丁说:我班所有同学都没有参加。已知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的不正确,由此可见:

A.甲说的不正确,张帆没参加

B.乙说的不正确,张帆参加了

C.丙说的不正确,张帆没参加

D.丁说的不正确,张帆参加

 【答案】

【解析】第一步:很容易发现条件14为(5)情况,是反对关系,至少一假。

第二步:又已知只有一假,可知,23为真话。

 第三步:3真知“李”,2真知“张”。

 第四步:由真实情况:李和张,可知反对项中:1为真话,4为假话。

 

通过以上题目的解析过程,不难发现“掌握五种关系,固定解题思路”,才是我们解决真假推理题的关键。这种“千篇一律”的技巧,可适用于各种真假推理题,只要掌握了它,我们就能快速且有效地解决此类题目。最后,临近考试,祝愿所有考生能取得理想成绩!